各界犬友來信
【回各界犬友來信

 

歷史的鏡頭

 

古照中台灣犬的身世之謎---台灣犬之神韻

台灣泰雅族的狩獵
 

這張照片能夠被發現,其實是很偶然……

    一年前,因為找資料,調閱數本關於台灣生物發現史,包含《蘭陽三郡動物誌》、《花蓮動物誌》,介紹宜蘭、花蓮的哺乳類、鳥類、兩棲爬蟲類、魚類等生物發現年代與人物的台灣自然史書籍,增加不少相關的知識,找到想找的資料後,書本也就歸建了。
    過了幾個月,有一天,同是飼養台灣犬與喜歡野生動物的朋友來訪,基於我們每次在聊天過程中,總是能激起不同的火花,便拿這些書與分享討論裡面的內容,翻著翻著......朋友在介紹日治時期日本學者所記載,有關於他們所發現的動物部分,看見一張約名片大小的原住民圖片,朋友突然說:「這裡怎麼好像有隻狗?」其實這書的照片我早就仔細看過了,因為也喜歡台灣犬,雖然說這次找資料是要看其他種類的野生動物,但對於這類的古照,都不免都會多看兩眼,看有沒有台灣犬的蹤影,那怕是一隻腳、一條尾巴或是僅有一點輪廓的身影。
    聽朋友這麼一說,心中不禁大起懷疑,明明都仔細看過了,難道是我老眼昏花......?將視線落在朋友所指之處,我說:「哪有,什麼都沒有阿?」,朋友笑道:「有阿,在這裡!」,我又:「沒有阿?」,兩人你一言我一語,乾脆把書拿過來仔細地毯式搜索,依舊沒有,難不成是「國王的新衣」?只有聰明人才看的道?就這樣盯著書本許久後終於被我看到,哈哈!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都怪這隻狗「隱藏」太好了,書籍年代久遠泛黃剝落,書中圖片只有名片大小,加上黑白色調的背景跟狗的顏色幾乎一樣,只有頭部一小部分露出來,難怪找不到,閒暇之餘也會找些相關的書來看,不管是大家看過的,常被引用的,或是甚少甚至從未被提起台灣犬照......看過許多有狗出現的照片,但有些圖片中的狗不是是幼犬難以推斷、就是血統混雜者、再不然就是太小隻,在照片中只有芝麻點大,最多的是沒看到臉部、年代久遠模糊不清、拍攝者不明,不然就是角度不好,看不到特徵,說實在的,能看的清楚的照片實在沒幾張,難怪被引用來引用去總是那一兩張......。
    仔細瞧瞧,視線剛對上這隻台灣犬的頭部時,不得了!照片很清晰,角度很好,特徵很清楚,有一種原始、獨特的味道,一切很自然,好像就是攝影者在按下快門的時候牠因為好奇使然突然把頭伸出來一樣,一點也沒有刻意入鏡的感覺,可惜本書並沒特別對照片拍攝地點年份作說明,圖片也非常的小。

 
尋找書籍資料

    因為這本《蘭陽三郡動物誌》是近10年前所出版,這張照片極可能是引用自其他書籍資料。於是,從這本書的文獻找到下本書,再從下本書的文獻找到下下本書,循線追查下去......,果然發現這張圖片是引用自一本日文所著日治時代動物學研究非常有名之學者─鹿野忠雄所著之論文─《動物學雜誌》的《台灣產哺乳類研究的分布及習性(二)》。提到鹿野忠雄,在生物學、人類學、及地理學等研究領域,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定得介紹,以表敬意。
    鹿野忠雄(1906~1945),日治時期的博物學家、昆蟲學家、地質學家、生物學、人類學及地理學家,終其一生都致力於對台灣的研究上,是啟發近代台灣動物學界最具影響力的學者之一。十九歲(1925)來到台灣讀日本高校,在這段時間時常一個人到台灣的深山地區採集昆蟲,與原住民登山並進行民族學調查,學習原住民語言而和原住民朋友可以打成一片,常常為了爬山順便訪查原住民、昆蟲、動物、地質等,去山區一去就幾個月而不見人影,甚至「太專心」,最後因此被「留級」,而延後一年畢業。因為把時間都花在台灣深山野林之中,幾乎都不在教室,是一個除了理論外,非常注重田野調查與資料收集的學者,例如台灣有冰河遺跡(雪山圈谷)就是他登雪山時所發現,一生為台灣的生物學界、人類學界與地理學界留下豐富的學術資產,除了學術研究,更用優美的筆觸描述當時甚無人跡、雲霧縹渺的台灣高山景象,台灣三大高山文學之一的《山‧雲與蕃人》便是他的作品。二戰爆發前,完成冰蝕地形與台灣生物相的「大調查」,可說是把一生都花在台灣研究的「全才型學者」。因為當時日據時代,為調查原住民相關風俗習性,所以學者會到部落觀察並訪談,以文字和照片記錄下來,藉由他的記載,可重現當年原住民出獵情況及原生的台灣犬,算是可靠性高、客觀且科學的資料來源。
    其中,鹿野忠雄對台灣哺乳動物最著名的研究代表就是1929與1930年發表在日本動物學雜誌41卷與42卷的《台灣產哺乳類研究的分布及習性(一)》、《台灣產哺乳類研究的分布及習性(二)》,引用1995吳永華所著-《被遺忘的日籍動物學者》文中對於這兩篇論文的話:「....這是他從1925~1929年間縱情山林的田野經驗。他將高山原住民對動物的知識融入其中,可說是了解台灣哺乳動物生活史的最佳原始資料,而鹿野忠雄是收集原住民經驗的先驅者。」而第二篇論文《台灣產哺乳類研究的分布及習性(二)》,正是本文台灣犬照片的原始出處。

收錄此照片的《動物學雜誌》
昭和五年(1930)出版
八十年前出版內頁早已泛黃老舊,零零落落

皇天不復苦心人,終於找到該篇論文,但不知古照是否真的在裡面....

懸下心中大石,果然清楚並保存良好....

    剛開始為了找出這張照片的原始出處,希望原始資料有大張一點的照片,可以將台灣犬的部分看的更清楚,並且找到確切的年代,因此到圖書館幾近尋寶似地繞了許久,終於在一個陰暗的角落找到這本佈滿灰塵的論文集,雖然現在看沒什麼,有許多生物學的資料已隨時間逐漸釐清,但在基礎生物調查不明的年代,這篇論文是台灣初期描述哺乳類動物的「經典」之作,拿出來滿是灰塵,打開來可說是殘破不堪,頁面泛黃不說,許多頁因為時日以久已經脫離書本,零零落落,當真是斷簡殘篇也不為過,一頁一頁翻,每翻一頁就期待看到要找的那張原始照片,也害怕期待落空。終於,翻到了,是一張有普通照片大的照片,夾雜在論文的內容中,裡面的台灣犬比後世《蘭陽三郡動物誌》中所引用的清楚不少。書末,清楚記載出版日期為昭和5年(西元1930年)。雖然論文本身並沒有直接說明照片拍攝日期,但經由論文集出版的日期推測,照片拍攝的日期一定早於1930年。1930年,民國19年,距離今年足足有80年的歷史,是日本統治台灣的第35年,距離1979年日本人來台調查台灣犬始知台灣犬已經這麼稀少、台灣犬已經瀕臨絕種有50年光陰的年代,一個連北、中、南橫三條軍用公路都還沒開通的時代,一個連軍用犬還沒深入台灣山林深處的時代......。

各位看官,不知您是否有看到今天的主角嗎?

       根據照片介紹,日文タイヤル是指泰雅族,此台灣犬應是居住台灣北部山區泰雅族的犬隻,當時剛打到兩隻獵物,分別是台灣長鬃山羊(左)與山羌(右),為了記錄當時的風俗,攝影者照下這個畫面,裡面有五個人,四支獵槍,兩隻獵物一隻狗;因為拍攝者是日本人,是陌生人,也可能是拍攝的姿勢與氣氛不同於平常打獵與生活(以前相機非常稀少,更別說是日治時期的深山之中),還有兩隻獵獲的獵物在前面,台灣犬的本性就是會看守獵物,尤其有陌生人出現在前面,所以這隻台灣犬正在警戒,因此,兩隻耳朵互相靠近,向前豎高,呈現專注態,顯得兩隻耳朵間距變得較小,不像很多照片是在犬隻放鬆或是沒這麼專注前方的情況下所拍攝,故顯得頭頂兩耳間的圓弧長度很大,所以說兩耳的距離、頭頂圓弧長度並不是一成不變,會因時因地制宜。再者,照片有時會騙人,兩耳的距離、頭頂圓弧長度與其他特徵除了主要受動物本身情況影響外,也受拍攝掌鏡的角度所影響,甚至沒有可以變成有,有也可以變成沒有,以致於平常瀏覽古照近照,都會考慮是不是有拍攝的因素在其中,看著這張照片,可知道台灣犬具備警戒性很強之天性。
    鹿野這篇論文發表的目的純粹是介紹台灣的哺乳類動物,放這張照片的用意為介紹在那個生態調查缺乏、物種分布不明的時代,藉由原住民出獵後的收獲圖來告訴大家台灣確實有長鬃山羊與山羌存在,主角不是人也不是狗,狗只是自己入鏡附帶被發現的而已,可說「最搶戲」的配角。

眾裡尋牠千百度,驀然回首,卻在燈火闌珊處

或許是追根究柢的好奇心使然,為了知道是北部哪裡的台灣犬,將書架上的傳記《鹿野忠雄》拿出來,一頁一頁看,將鹿野忠雄1930年之前高山行腳足跡所至全部列出來(斜體為泰雅族活動區域),包含:

1925

19歲的鹿野忠雄來到台灣多次前往台北近郊若干次,如:
烏來、陽明山、霞喀羅(今新竹五峰鄉內)

1926

3月 南投信義鄉布農族巴庫啦斯社、阿里山鄒族達邦社

 

4月 玉山、苗栗縣三義鄉、大湖鄉、霧社→合歡道路→立鷹、八仙山

 

5月 恆春

 

7月 羅東→埤亞南越嶺警備道→雪山(第一次)→大甲溪

1927

1月~3月 烏來*16次

 

3月底 大武山排灣族部落

 

5月 花蓮銅門→能高越嶺→霧社→松嶺→梨山→谷關

 

6月 回台北;7月 八通關

1928

7月 阿里山、卓社大山、能高主山、奇萊主山

 

8月 立霧溪、中央尖山、南湖大山、雪山(第二次)、霧社
   
埔里與霧社間山區、布農族卓社群Kato社

 

秋天 霧社→合歡山→合歡東峰北峰→畢祿山→慈恩溪→花蓮、北大武山

1929

秋天 台東阿禮部落

 
    以上所列都有書可考,通常不是幾天來回,以當時的交通,每次出去至少都好幾個月,可見鹿野投注於台灣山林的時間何其的多,執著於學術的精神值得敬佩。

作科學講求證據,有幾分證據說幾分的話,而生物表現因為同時受遺傳及環境之影響,因素複雜,除了大膽假設外,更需要仔細求證......,這張照片有幾項確定的地方:

一、台灣犬的頭部拍攝角度與清晰度都很好

二、拍攝時間明確,至少在1930年之前 (距今至少80年以上)

三、有相關資料可從旁佐證

 

 

    由生物學角度來看,台灣因為山高谷深,地形崎嶇,五分之四都是山地,所以很容易把一個物種、一個族群隔離開來,同一個物種被分隔成兩地或數個地方,不能有基因上的交流,只能與同一區域的個體配對,但這個地方族群個體就這麼多,基因也就這麼多,久而久之配來配去都是在同一個圈圈裡交換基因,甚至有近親之虞,因此就會產生一些可能是生理上或形態上的小變異,這些變異有的適合這種特殊的環境,有的不適合,但不適合者因為不能存活,也就不會見到其後代,所以最後都是適合此環境的變異,時間更久小變異累積越多就可能形成新亞種,甚至是新種,這就是種化的機制;其中地理的隔離是種化非常重要的因素。最容易造成種化的地方就是地理隔離最嚴重的地方,尤其是高山與島嶼。台灣,因為有多樣性的地形,山與山之間的隔閡好比汪洋大海上的小島與小島,難以跨越,所以同一個族群的生物就走上各自演化的不歸路,造就特有種(全世界只有台灣有)比例很大,舉世罕見的生物多樣性。
    這是自然的現象,之前介紹過的山椒魚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棲息於海拔3000公尺左右的高山,行動緩慢,難以互相碰面,更別說是交配,自冰河時期以來以各自演化出不同於其他山脈山椒魚的特徵,形成五個特有種類。尤其台灣多高山深谷,隨便想要到眼前300公尺遠的另一個山頭要先下切2000公尺在上切2000公尺才能到達,雖不如山椒魚明顯,也沒要到達種化的程度,但台灣犬既然是半野生狀態生存於山地部落間,自然應該會被此機制影響,適合當地環境的基因、結構、生理、行為會經由淘汰而流傳下來,各地的環境、地理情況不同,所以應該有各地的微小差異,例如台灣犬可分為高山犬與平地犬,高山犬又分泰雅犬、布農犬,各自有適合他們生存的特徵。所以說台灣犬以前各地有各地的不同與地方性,小地方趨向一致化,大地方趨向多樣化─鄰近幾個村子的台灣犬越來越接近,但與一個山脈之隔的另外一群村子就有越來越大的差異,理論上不同地方不同的樣貌外觀應該是很合理的一件事,也是很容易想像的一件事,如果台灣島全部台灣犬都長得完全一個模樣反而很奇怪呢,如著名的賽夏七犬圖,七隻狗長得如此相像,猜測說不定是同胎所生或是同村的犬隻互相交配所生,區域性相同化的結果,這樣的話能夠代表當時台灣島所有的台灣犬嗎?藉由各地照片的出現或許可以告訴我們不一樣的面貌,告訴大家台灣犬理論上應該並不是只有一個樣子,即使有細微的不同也應該是在正常範圍之內。而近年的相關制度去蕪存菁,經過人為的篩選,早已破壞自然的選擇,規定一起往某個方向發展,最是珍貴幾千年長久累積的多樣性就慢慢流失掉了,甚至只注重外觀不注重內在,那台灣犬難能可貴內在習性、行為表現、那種野性也將走向消失。

放大近照。看這張時可退遠一點看見較清楚的台灣犬
台灣犬的神韻

    小時候曾經養過隻虎斑台灣土狗,因此對台灣犬有種特別的感情,對於台灣犬充滿興趣,很想找隻血統、功能、表現各方面優秀的犬隻,這是從小到大一直以來的理想也是夢想,所以對於選擇很重視,在一個機會之下,上到嘯五峰台灣犬保育中心的網站,發現內容豐富,詳細介紹台灣犬的許多基本資訊,追蹤、探討、育種、求證的復育的心路歷程與保育現況,還有眾多犬友的回文與照片可茲欣賞,最特別的地方是完全沒有口水與廣告,沒想到竟變成日後幾乎每天瀏覽的地方,總是想看看有沒有新的資訊出現,可能許多犬友也是這樣吧!雖然個人對台灣犬的認識與了解不算深入,卻也知道台灣犬的世界非常複雜,比其他所見的外國犬種還要亂,各方有各方的說法,混亂不一、莫衷一是、良莠不齊,所以平常也不太隨意參觀犬舍,深怕被混亂不明的觀念所囿,對於選擇台灣犬一事更是顫顫驚驚、如履薄冰,畢竟養狗是要養牠一輩子,愛牠也是要愛一輩子,一開始尋找就要找優良品質的台灣犬,因此除了各方不管是報章書籍報導或網路搜尋等現有的資訊,自己也會到處尋找資料,順便過過挖寶的癮,看到這張照片,覺得這是很難得很難得可茲佐證歷史的珍貴鏡頭,藉由這張陳年照片的出現,發現這隻台灣犬的外型與嘯五峰血系的犬隻非常神似,有嘯五峰台灣犬的那種神韻、那種氣質,跟心中所以為的台灣犬很是相像,這是一個見證,更增加對嘯五峰血系台灣犬的信心。
    再者單就照片看來,一隻狗配合獵人就打到兩隻中大型哺乳類動物,說明台灣犬有適應台灣本土山林的優秀性能,也說明狩獵等內在表現是台灣犬古老基因中除了外觀之外應該也被注意到的特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濬其泉源,根身本固,才可以源遠流長,因為就是狩獵,牠們才被流傳下來,是台灣犬以前在原住民手上活躍於山林的時代時,能保留至今的主要因素;台灣早期農業社會農人以牛耕作,所謂:「鋤和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農夫對於牛隻就如親人一般,為感念其辛勞,這也是現在社會轉變有許多人不吃牛肉的主因;平地牛隻情況如此,山地部落台灣犬亦然,牠是以前原住民狩獵時不可或缺的夥伴,獵犬的有無好壞影響著狩獵的成果,基於環境負荷力的關係,部落通常不會飼養太多而以小數目存在,在原住民朋友眼中,台灣犬在生存所需上所扮演腳色就如家人般,可說是賴以為生尋跡獵獸的最佳夥伴,試問這種情況下外貌算什麼?功能才是定論所在。故在以貌取狗之外,更應重視無法短時間判斷之犬隻內在行為表現,當然,最終他們還是活生生的生命,應用正確的態度對待牠們、尊重牠們,並非只是玩具可以任人繁殖玩弄與利用,即便是一般的狗或米克思也一樣……
歷史有連續性,古照中台灣犬的獵性有它跡象所在,蛛絲馬跡可尋;歷史有循環性,所謂以古為鏡,可知興替,經過時代對於放蕩不拘,身處深山野林台灣犬的紛紛擾擾,滄海桑田物換星移到了現代,如有幸還可以見到,犬隻獵性與內在行為表現應是一例活生生的反證;歷史無時間保留性,台灣犬的行為表現稍縱即逝,無法找一隻幾百年前的狗來實地驗證現在犬隻表現是否相符,時代不同無法比較,但藉由照片已定格的分秒,無可辯駁的歷史鏡頭,所傳達的內在外在總總細節,或許可以為眾說紛紜的台灣犬作一個參考。

最後再來一次完整的全景吧 !

    若不是這隻「最搶戲」的配角太會隱身了,運氣不好的話一定會看走眼,在此給同是喜愛台灣犬的朋友們一起分享欣賞;最後感謝歷史留下資料,並且對刊出發表此照片的鹿野忠雄博士、出版此論文集的日本動物學會、發現並互相討論的友人前輩們一併感謝,當然,還有本文的主角──古照裡的台灣犬;沒有很多因緣際會(一開始的偶見、花了很多時間循線尋找,有幸能找到的古書原文、朋友的提醒、前輩的鼓勵、其他相關書籍的出版可以玆比對以及「牠」的探頭探腦)就不會寫出這篇小文……

   

維林  2010.08.17

 

PS.
※本文所貼之「泰雅族的狩獵」古照皆翻拍引用自日本動物學會1930年出版之第四十二卷四九九號《動物學雜誌》台灣產哺乳類研究的分布及習性(二)。

參考資料:
1.《動物學雜誌》台灣產哺乳類研究的分布及習性(二)
2.《鹿野忠雄》
3.《蘭陽三郡動物誌》
4.《被遺忘的日籍動物學者》
5.《雪霸國家公園日據時代雪山地區生物資源研究文獻彙編與經典論文 
   
之翻譯研究》
6.其他……

 

 

 

請尊重智慧著作權,謝謝合作。